您的位置: 首页 常识

元宵节是哪天几月几日

时间:2024-10-06 09:00:35 浏览:100

正月十五元宵节,境内俗称“过十五”“灯节”。清康熙《威海卫志》载,自正月十三起,卫城市民即“树松柏竹枝于门,或结成楼阁,设帘幕、灯联、灯匾、灯笼其上,名曰试灯”“以趋人游赏”,“过十七则花灯俱罢”。张灯期间,人们还以每日天气阴晴,预卜全年各种农作物丰歉,“十四曰二麦灯(小麦、大麦),十五曰上春灯,十六曰豆灯,十七曰白菜灯”。倘“失误张灯者,官吏查究”。清乾隆《威海卫志》又记,其时城乡居民家家“以面作盏,蒸作灯,边捏月份,按干湿卜旱涝,即灯花占五谷丰歉”。

清中期后,境内开始大量种植地瓜、玉米,人们普遍用玉米面、大豆面加上烀熟的地瓜混合发酵后蒸灯,俗称“蒸面灯”“捏灯儿”。主要有“十二月灯”“生肖灯”“六畜灯”,还要蒸金鱼、蟾蜍(俗称“财主”)、元宝等吉祥灯。元宵节晚饭后,在灯碗里添上豆油或花生油,插上捻上棉花的贝草棍做灯芯,集中一起点燃,谓之“添灯”。再由家中孩童端着月灯、吉祥灯把家里家外各个角落都照一照,再分放于窗台、炕上、门砧、锅台、灶膛、粮食囤子、水缸等处,谓之“散灯儿”。旧时,境内有些地方还有傍晚到祖茔、农田送灯的习俗,以祈祖先保佑、五谷丰登。此夜,各村耍会敲锣打鼓沿街表演各种歌舞杂耍,清乾隆《威海卫志》中称之为“妆演杂剧”。


新中国成立后,境内蒸面灯习俗依旧。20世纪70 年代以后,蒸灯渐以小麦面为主。传统文艺表演活动至 20世纪60年代后期几乎绝迹,80年代起逐渐恢复,且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形式。届时城区近郊乡镇农民秧歌队进城表演传统文艺节目。各县(市)举办元宵灯展,除传统彩灯外,许多机关企(事)业单位还借助电气化、自动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各种大型彩灯,更加绚丽多彩。

清乾隆《威海卫志》卷一《疆域志·风俗》记载,旧时威海卫等地还有元宵节次日“走百病”习俗。早饭后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门,“谒庙过桥”,经过桥面时要“来往数过”,以“走掉”百病,保全年无恙。此俗20世纪初期尚存。民国以后,出嫁闺女此日走娘家渐成新俗,谓之“走十六儿”。

相关推荐
  • 黄杨木为什么值钱(“5种树有钱景,越养越值钱”)
    黄杨木为什么值钱(“5种树有钱景,越养越值钱”)

    在民间有句老话叫“养花不如种树”,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家种植树木。即便是没有院子,阳台客厅也能养。家里养上几棵树,看上去富贵又吉祥,高贵又雅致,可以说特别的显贵气,关键是净化室内空气特别好。在很多地方有句俗语“五种树有钱景,越养越值钱”,所以说家的地方少,挤挤也要种1棵!〔三角梅〕三角梅开花的时候,可

  • 社保为什么要买公积金(五险一金构成及价值解析)
    社保为什么要买公积金(五险一金构成及价值解析)

    一、五险一金的基本构成五险一金由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、失业保险、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组成。这一制度通过强制性的缴费机制,为劳动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障。养老保险构成:由单位缴纳20%、个人缴纳8%。作用:保障退休后基本生活费用,缴费年限越长、基数越高,养老金金额越大。新规允许跨

  • 昙花为什么要弯曲
    昙花为什么要弯曲

    昙花(学名:Epiphyllum oxypetalum),又称“月下美人”,是仙人掌科昙花属的植物。原产于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,因其花朵在夜间短暂开放而闻名。昙花的花期极短,通常只有几小时,且多在夜间开放,故有“昙花一现”之说。特征1. **形态特征**:- **茎**:昙花的茎扁平,呈叶状,

  • 枕头为什么长霉斑(枕头同样有保质期)
    枕头为什么长霉斑(枕头同样有保质期)

    都说“人靠衣装马靠鞍”,但其实人除了依赖衣装,还有“一枕之地”。一款舒适的枕头,让人一夜好眠,何乐而不为呢?不过你知道吗?枕头也有保质期的,得定期更换。否则就会因为睡了“过期枕”,导致颈椎不适、易落枕、皮肤过敏……NO.1枕头高低不平,回弹性差你是不是也发现过,有些时候换了个新枕头,睡着瞬间就能入梦

  • 红木家具为什么好(独板红木家具为什么受欢迎 )
    红木家具为什么好(独板红木家具为什么受欢迎 )

    红木家具的独板,就是用一块红木材质做成的板材。红木材质本身价格就很高,而独板又需要比较大的木材。如今市场上,红木原料越来越少,大料也是难以寻找,尤其是质量好的大料就更难见到了,红木独板家具显得十分珍贵。因此,独板红木家具不仅仅是在市场上,在收藏界也是十分罕见的,深受红木爱好者的喜欢,价格也是比较高。